《春天》教案

时间:2024-07-15 23:42:41
《春天》教案

《春天》教案
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春天》教案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《春天》教案1

活动内容:歌曲《春天》

活动目标:

1.加深对春天的认识,初步理解第一段歌词,学会跟唱。

2.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。

活动准备:各种小动物的头饰,事前幼儿对春天已有过认识和观察。

活动过程:

一.韵律活动:《春天》

1.带领幼儿在《春天》的乐曲声中幼儿扮演春天里的小动物入场。如:小蜜蜂,小蝴蝶,小青蛙等;

2.幼儿坐到位后,请幼儿都互相观察一下教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;

3.请幼儿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之后感受怎么样?(幼儿自由回答)

二.欣赏旋律,感受乐曲欢快情绪,知道歌曲的名字

1.教师再次弹奏歌曲旋律,请幼儿说说自己听了这首歌曲觉得怎么样?

2.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曲旋律,并启发幼儿听音乐做出欢快动作,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春天的歌,名字叫做《春天》

三.新授歌曲

1.教师清唱歌曲的第一段,请幼儿说说你听到些什么?

2.教师范唱第二遍,可以边唱边画;

3.教师边指图片边清唱,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,可以让幼儿轻轻跟唱;

4.教师带领幼儿边根据歌词内容边有节奏的朗诵1—2遍;

5.幼儿听音乐可以拍手轻轻的哼唱1-2遍;

6.在《春天》的伴奏下,幼儿做欢快动作。

活动延伸:建议带领孩子观察春天的动物,植物的变化,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。

3.加深对春天的认识,初步理解歌曲内容,学会跟唱歌曲;

4.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。

活动准备:各种小动物的头饰,事前幼儿对春天已有过认识和观察。

《春天》教案2

活动目的:

1、能边看节奏图边进行演奏,培养节奏感。

2、使幼儿能用节奏乐表现对春天的感受。

3、熟悉歌曲的旋律,理解歌词内容,跟唱歌曲,提高学新歌的兴趣。

4、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,结合游戏情节,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。

活动准备:

若干三角铁、小铃、木鱼、沙球、节奏图、录音机、磁带

活动过程:

1、听录音机欣赏歌曲《春天》,感受曲子优美抒情的特点。

2、出示节奏卡,让幼儿集体练习节奏卡上的节奏型。

3、分声部徒手练习后,再分组练习四种乐器的节奏型。

4、出示节奏图,让幼儿观察,哪个是三角铁的节奏?哪个是木鱼的节奏?哪个是小铃的节奏?

5、请幼儿边看节奏图,边持乐器进行演奏。

6、放录音,幼儿伴随音乐合奏数遍。

7、指出不足之处,让幼儿再次练习。

8、小结幼儿上课情况,结束。

《春天》教案3

活动目标:

1、初步学唱并理解歌曲,加深对春天的认识。

2、尝试用动作来表现歌曲,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。

活动准备:

1、“春天”的课件

2、“春天”的图片若干

活动过程:

一.找春天,激发幼儿的兴趣

1.小朋友们,现在是什么季节呀?(春天)天气怎么样?(真好)春天天气真好,我们开上小汽车去找找春天吧!

2、瞧,我们来到哪里了,你发现了什么?

——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问讲述

指:春天天气真好,花儿都开了,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美丽的花开了!

杨柳树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,对着我们怎么样?你能用好看的动作表示吗?

谁飞来了?(蝴蝶姑娘)来干什么?你听,谁在嗡嗡叫?(蜜蜂)还来了谁?小白兔怎么来的?(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)

3、小动物们看到这么美的春天,高兴地唱起歌来,你听!

二.欣赏歌曲《春天》

——你听到了什么?(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片,进行单句学唱)

三.幼儿学唱歌曲,在学唱中感受春天的美丽。

1.轻声跟唱

2.通过隐藏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

3.脱离图谱进行演唱

四、师生共同探讨动作并表演歌曲。

1、你能用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?

——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表演,其余幼儿演唱歌曲

2、师生共同表演《春天》

3、结束:幼儿园的春天也很美丽,我们一起开车去找找吧!(播放音乐《郊游》)

《春天》教案4

活动一 收集与交流——设计标志

学习领域:设计、应用

教学目标

德育目标: 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,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艺术美感。

知识目标:引导学生通过欣赏、寻找和收集各种标志,认识和了解标志的特点。

能力目标:指导学生为班级、学校或某项活动设计标志,让学生体会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。

教学内容:标志的一般常识和基本的表现方法。

教学重点:标志的意义及表现方法

教学方法:启发、反思、互动探究、综合

作业要求:自主选题,完成一幅传递信息准确、简洁、独特、美观的标志设计方案

教学难点:设计表达信息准确简洁、独特美观的标志

教学手段:投影仪、多媒体、图片、范作

课前准备:

l 、教具:各种标志的图片、实物;以标志常用的正方形、圆形、椭圆形和三角形等制作的背景板;可往背景板上粘贴的标志常用组件,如人形、字母、植物、动物等;可以悬挂、张贴标志的环境图片。可进行色彩组合的演示工具,如电脑或绘画材料等。

2、学具:自己寻找的各种标志的图片、实物;设计标志用的绘画材料,如水粉颜料、铅笔、画笔、尺规或彩色纸、胶水、剪刀、刻刀等;硬纸板及可悬挂标志的线绳、双面胶带、图钉等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组织教学:按常规进行。(1分钟)

二、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:

教师启发提问:同学们,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,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,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,请同学们仔细回想,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?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?(学生回答略。)

教师总结:的确,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,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,在现代社会中,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,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,强大的社会功能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:校园的春天(一)──设计标志(板书课题)(2 ……此处隐藏13231个字……柳树观察金鱼观察小蝌蚪认识蝴蝶花种植蔬菜春游。

体育:

游戏:捉迷藏捉蝴蝶

环境布置:饲养小蝌蚪种植植物布置春天环境主题墙。

家长工作:与幼儿进行户外活动,引导幼儿观察春天树木、花草的变化,感受春天的美。

《春天》教案14

活动内容:

欣赏诗歌―― 春天 (大班)

活动目标:

1、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。

2、感受春天的美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

活动准备:

课件,三本书,绘画材料。

活动过程:

1、听着《春天在哪里》的音乐进活动室。

美丽的春天在哪里?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。

2、理解诗歌内容。

(1) 出示第一本书,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(彩色的书)猜猜书里有什么?

(2) 出示第二本书,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(边打开边问)谁在书里笑了?(小朋友),小朋友是怎么笑的?小朋友为什么笑了?

(3) 出示第三本书,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(边打开边问)是谁在唱歌,它是怎么唱的?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?

3、整体欣赏诗歌,看课件。春姑娘真能干,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,我们一起听听。

4、欣赏诗歌 ,感受春天的美。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,是哪三本书?你最喜欢哪一本?

(1) 欣赏第一段后提问: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?

(2) 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,我们一起看看(欣赏)。谁在春天里笑了?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?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?小池塘为什么笑?

(3)播发第三段。提问: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?

5、朗诵诗歌

(1) 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(再一次欣赏一遍),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,集体朗诵。

(2) 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。

(3) 春天可真美,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。

(4) 游戏: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,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。

6、制作封面,表现春天的美。

(1) 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,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,好吗?幼儿绘画。

(2)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。

(3) 小朋友,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,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!

《春天》教案15

【设计理念】

1、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体验,感受到读书的乐趣,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,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。

2、个性化的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,生命力活力的释放,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。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。潜移默化的阅读的指导,亲身的范读都是很好的阅读指导方法。

3、注重学法的渗透,不局限于这一篇文章的教学,要让学生有所收获,为今后的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会生字新词,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
2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,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。

3、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,感受作着对生命的关注,懂得热爱生活,珍爱生命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,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

【教学难点】

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景、激趣导入

学生观察有关春天的图片,教师语言渲染,引入情境,揭示课题

设计意图:“以境促思、以思促说”通过播放一组春天的画面,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,同时又被这个残疾小女孩深深地打动,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、自读课文,自学生字词:

(自读要求:认真读文,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,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。)

2、指读课文,归纳主要内容。

设计意图:扫清字词障碍,是理解文章基础。对文章感受无不渗透着对字词的理解,但又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,为了解词而解词,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,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孩子在轻松地读文状态下扫清字词障碍。使学字词变得不再那么枯燥。

三、自主读书,深化感悟

1、出示阅读要求,学生自主读文:

⑴边读边思考,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?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,并认真读一读,体会它为什么是一个奇迹。

⑵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。

2、展示交流,教师点拨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:(根据学生的发言,相继出示语句,帮助理解)

⑴“她走得很流畅,没有一点磕磕绊绊。”

①学生联系上下文,理解“流畅”、“磕磕绊绊”,体会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。

②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(联系上下文,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方法)

⑵“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,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,真是一个奇迹!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。”

①引导学生抓住“停下”、“伸手”、“拢住”等描写小女孩动作的词语体会“这真是一个奇迹”。

②引导体会什么是“神奇的灵性”。

④学生自主发现、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(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)

设计意图:“围绕话题,选择重点,读中感悟。”围绕“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”这个问题,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,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区域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、重组,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,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,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。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,在合作研读、深入体会的环节中,运用找一找、谈一谈、想一想、读一读的方法,逐步进入安静的内心世界。同时理解这种奇迹的创造不是偶然的,而是安静对生活无限热爱的体现。本环节通过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,共同进入文章的情境。

⑶拓展想象,自主表达:

想象并交流: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,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?

设计意图:想象是没有边界的,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更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“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”是一个怎样的地方。让学生感悟到其实心灵就是安静的眼睛,同时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体会。

四、诵读课文,积累语言

1、自由读喜欢的段落。

2、配乐朗读。

3、背诵喜欢的段落。

设计意图:加强诵读,以利于积累语言,感悟语言魅力,培养语感。

五、拓展阅读,课下延伸

收集有关海伦.凯勒的故事,讲给同学听。

设计意图: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面,增加阅读量,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。

《《春天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